学院概况
计算机工程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,始终秉承将“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按照重技能、强素质原则,培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、自主学习能力、勇于挑战创新的应用复合型人才。多年来,学院积极与世界顶级IT公司合作,进行课程开发,将优质的课程内容植入到日常教学中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,不论在教学中设置交叉专业内容,还是工作室方式教学,项目组实践教学等,都能够让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为今后职业发展和定位奠定基础。
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、2个专升本专业、2个专科专业。现有教师80%以上为双师型教师,50%以上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,11 %以上有海外留学背景。近年来,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%以上。
2016年,学院获得了教育部首批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”国家立项。此外,学院还拥有教学实验室14个、国家级省级竞赛实验室3个和PearsonVUE考试中心以及NISP认证中心,拥有Cisco网络技术学院、UiPath软件机器人学院、Adobe设计学院、Oracle大数据产业学院、深信服信息产业学院等一批优秀校企合作项目。近年来,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机器人、中国机器人、智能汽车、网络技术大赛、网络安全大赛、软件设计等世界和国家级比赛,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,省级奖项300余项并成为全国机器人体育联盟会员单位。
开设专业
师资力量
近年来,学院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、甲骨文信息产业学院、深信服信息产业学院等,专业课教师均具备实操能力,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%以上,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50%以上,拥有多名思科、华为、Oracle、深信服等国内外高级认证工程师及企业金牌讲师,被企业多次评为优秀合作伙伴,获得最具影响力贡献奖等奖项。

任德盛
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兼机电工程学院顾问
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 1978年4月加入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,从事交换器及信号系统研究 1980-1982年,就职于台湾交通大学 1982-2010年,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,先后任讯息工程学系主任、工程学院学长 2010-2013年,任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首席技术官 2016-2018年,任湖南大学岳麓学者 2019-2020年,任职杭州之江实验室顾问 2020-2022年,任职东南大学教授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学荣休讲座教授 2006年获委任为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,在美国七所大学巡回演讲 2008年获委任为英国皇家工程学院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,在英国四所大学巡回演讲

荣乐天
计算机工程学院顾问
博士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伍伦贡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 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移动机器人(AGV/AMR)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 曾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,并主导过多个“世界第一”项目 (包括“全球首个基于蜂窝物联网的互联工厂”) 有20年通信行业和产业互联网工作经验

Pooyan
马来西亚普特拉大学Ai机器学习博士 具备6年高校教学经验

刘丽丽
吉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 长春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 烟台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 主持参与研究项目国家级3项,省级1 项 发表论文10余篇,发明专利13项

颜彦
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 格拉斯哥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硕士
教学特色
秉承将“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加强与行业内标杆型企业的合作交流,学院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、甲骨文信息产业学院、深信服信息产业学院、UiPath软件机器人学院、Adobe设计学院。通过企业的加入,将多元的企业文化和前沿科技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,从而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目标的设定。
所有的专业课程都采用小班制、讨论式教学。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,学院开设多个专业社团,有网络研习社、机器人社团、无人机社团、软件设计开发社团、游戏开发社团、数字媒体设计社团等,丰富并满足了学生对于多元化的需求。
硬件设施
在硬件设施方面,学院拥有教学实验室14个、国家级省级竞赛实验室3个以及PearsonVUE考试中心以和NISP认证中心。其中,网络工程专业配套实验室5个,整合了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,实现了虚实结合、综合场景应用的实验环境,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;物联网专业配套实验室6个,作为产、学、研教学服务平台,对于促进理论知识体系向实际工程项目转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;同时,还设有包含数字图形图像实验区、数字绘画实验区、数字影像后期制作区、虚拟现实(AR/VR)设备区、3D打印设备区5大实验设备区的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,以及与甲骨文签署的产业学院联合育人的大数据实验室。专业实验室的设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、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。

毕业发展
根据国家战略发展,IT人才在未来的国家发展、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持。毕业生多在知名企业任职或进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。近几年,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%以上,有大批学生成长为国内多家行业知名企业的骨干力量。
南开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中国航天第九研究院、南京邮电大学
毕业生入职企业(部分):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部科技信息化局、知乎、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、领英总部、爱奇艺、北京奇虎科技、小米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、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