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况
伴随互联网应用的优化升级及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转型,网络技术成为前沿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撑之一,也是迅速变革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。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多学科的融会贯通,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、通信协议、系统开发的基础上,还需要具备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,专业秉承将“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学院,采用实验虚实结合、教学小班制、行业认证作为毕业要求的培养模式。毕业生能够在企业级园区网、数据中心、网络安全领域从事设计实施、系统运维、安全保障等工作,并成为理论基础扎实、工程素质优良、综合素养全面、较强创新精神以及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为什么选择网络工程?
- 本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通信工程、软件开发的核心要素与相关技术,有效实现计算机各专业间的课程知识融合;
- 在IT主宰的时代,随着互随网的不断强大,信息化的不断普及,无论是政府机构、学校、还是企业,都采用了信息技术进行管理,网络工程行业人才缺口问题日益严峻。
- 专业秉承将“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”的人才培养理念。
- 本专业由具备国际网络工程师认证、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全职授课,学生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考取相关网络行业认证,有机会参加国家级网络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。
- 专业课程授课采用小班制、讨论式教学。实现“一课双师”,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真正接触实际案例,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企业用人需求。
- 建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、深信服信息产业学院,并与未来网络研究院、Oracle等企业单位合作,教学内容涵盖国内外网络前沿技术,并利用虚实结合教学环境,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- 专业具备网络实验室、综合布线实验室、网络安全实验室、SDN实验室4四个专业实验室,有效服务教学,提升学生实践,并进一步推动竞赛、科研项目开展。
- 本专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有机会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、山东省大学生应用技术大赛、知名国内外企业组织的行业类大赛,可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立项以及真实的企业网络实施和运维项目,在此过程中积累专业技术经验。
基本信息
- 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
- 学习形式 全日制
- 学制 4 年
- 学位证书 网络工程(工学学士)
知识与技能
本专业毕业生将具备以下能力:
- 基础能力:具有有效的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;能够运用专业外语进行阅读、写作和口头表达;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、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;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、独立思考、分析、判断、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- 专业能力:具备综合网络工程分析、设计、实施、运维排故、安全保障的基本能力;具备可以提升运维效率,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能力;具有编程语言读、写能力;具有持续学习、跟踪网络发展趋势,获取新知识、新技术的能力。
- 工程实践能力:具有网络系统组建,确保系统可靠、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与维护能力;具有一定的编程分析和设计能力;具有自动化实现以及管理的能力。
- 创新创业能力: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,熟知行业前景和专业发展方向;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所需的职业技能,善于将专业知识与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深度融合,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。
专业负责人寄语
“网络是搭建起万物互联的基础,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,需要网络工程师不断的融合与创新,唯有热爱才能不断的去突破一个又一个高峰。”
刘俊婷
课程设置
- 第一学年
-
一年级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
- 第二学年
-
必修课:
- 离散数学
- 专业英语
-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
-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
- 数据结构
- 网络基础
-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(Java)
-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
-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
- 数据库课程设计
- 多媒体技术
- 信息安全
- 大数据导论
- 第三学年
-
必修课:
- 计算机组成原理
- 路由和交换技术
- 服务器操作系统
- 服务器系统课程设计
- 路由和交换综合课程设计
- 网络编程课程设计
- 网络安全基础
- 计算机网络编程
- 软件定义网络
- 系统安全课程设计
- 软件定义网络课程设计
- 物联网概论
- Oracle数据库应用开发
- 密码学
- 网站建设
- 软件工程
- 编译原理
- 无线与移动通信
- 移动端应用开发
- 互联网络开发基础
- WAN技术
- 网络排错与维护
- 第四学年
-
必修课:
- 高级路由
- 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
- 网络系统综合课程设计
- 毕业实习
- 毕业设计(论文)
- 网络协议分析
- Shell脚本
- 漏洞扫描与防护
- 防火墙技术
就业
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、企业、教育等领域从事系统集成、网络安全、运营商网络运维等方面的工作,也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攻读网络工程、网络安全专业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的、可转换的技能,可使本专业毕业生在非技术性行业领域任职,如管理、教育培训和私营创业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