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旅行|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:好看的皮囊,有趣的灵魂
2021-07-28

  2021年7月3日至7月14日,在建筑系部分老师的带领下,18、19级本科以及20级专升本学生前往南京、苏州、杭州、宁波、上海五座城市对22所建筑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习考察之旅。

  我们将按照游览的建筑顺序,挑选部分建筑,共同回顾这次神奇又有趣的建筑之旅。

  外观的主色材料安哥拉红砂岩与蔚蓝的天空交相映衬,晴天和雨天,红砂岩会有不同的颜色状态,简约的几何形体,带有阿尔瓦罗·西扎建筑和美学风格的深刻烙印,这就是最新亮相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。

01建筑外观

  博物馆入口处层高2米多,而大堂中央的高度有7米,走进大厅,视野开阔。顶部用了透光玻璃,明媚的阳光倾泄而下。简洁、纯粹而又充满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变化,西扎巧妙地通过巨型玻璃窗将外部空间的景色引入展厅之中,使充满张力的空间增强了趣味。在合理规划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空间的同时,他常常将室内空间延伸到建筑的外部,构建出一个个独立围合的空中庭院,使得博物馆的空间变化丰富无比。

02内部构造

  西扎将这份自由、散漫的感受融入到建筑的内外结构中来。和他以往设计建筑的方式一样,博物馆的建筑叙事经过严格的测量和校准,参观者的视野会随之慢慢地发生转变:沿着狭窄的小道走向入口,你的视线可以捕捉到低矮、蜿蜒的屋檐线,它的连贯性会被一个小型的凹陷中庭打断,直到你接着往前走;从室内延伸而出的走道脱离了建筑主体,如同手臂一般穿过建筑的表面,来到在入口处的庭院时,会感觉它们仿佛在拥抱着你;渐渐深入到建筑内部,长指状的通道围绕着中庭、连接起各个楼层的展览空间。

  灵活性和流动性内部布局的配置使得访客流线十分顺畅。地下室包括技术和服务区、档案馆,以及一个通往建筑中心三角形庭院的咖啡厅。在上面,首层包括入口和休息区,以及临时展览厅和礼堂。夹层也可以访问,而坡道通向室外屋顶花园。最后,顶层是关于包豪斯的收藏,还包含行政区域,以及青年艺术家的讲习班。

  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及其空间呈现典型的「西扎式」语言,简洁、纯粹而又充满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变化,他巧妙的通过借景窗户将外部空间的景色引入展厅之中,使充满张力的空间增强了趣味。在合理规划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空间的同时,他常常将室内空间延伸到建筑的外部,构建出一个独立围合的庭院,使得博物馆的流线丰富无比。

  西扎说过一句名言:“我希望我的建筑里要有光,但没有灯。”即使有灯,也是和墙面贴合在一起的,在这里,你不会看到吊灯垂下来。从一楼到三楼,无论是过道还是楼梯,总会找到合适的角度融入建筑,人与建筑在此合理共存。

03馆内展品

04结语

  漫步其中,感受光影穿梭,门外的绿意仿佛穿透玻璃,与白色的室内空间交相呼应。或许建筑美感的基础不在于震撼人心,而是存在本身;西扎的建筑,便是有一种“我生于此”的安静的观察者一般的存在。

图片来源|建筑学18级张雪萌

学校头条

2024-07-012024-2025学年缴费说明2024-05-302024毕业设计展|蓄艺起航,就在此刻2024-05-16看,他们是QCU“摘星星的青年”!2024-02-23青岛城市学院新学期启动周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