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电一体化技术(专科)
概况
本专业适应装备制造智能化、自动化、网络化的时代趋势,从业范围广,竞争力强。本专业是集机械、电子、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学科,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,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基本理论、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标,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,培养热爱装备制造事业,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、安装调试、维护运行、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。
为什么选择机电一体化技术?
- 切合国家方针政策,专业竞争力强。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,是体现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,本专业紧扣技术应用前沿,构建了与工程应用相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,全面培养学生方法能力、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,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。
- 专业培养注重宽口径、强技能。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制造、电工电子、计算机技术、控制技术、检测传感和智能生产线等专业知识,还可参加各种技能培训,践行“重实践、求实效,稳基础、促融合”的发展策略,充分体现技能培养和个性培养。
-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。本专业拥有一支以优秀教学团队为核心的高素质、高水平师资队伍,有专任教师18人,实验实训教师8人。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达50%,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0%,师资队伍结构合理。教师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获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6项,授权专利7项,申报发明专利200余项。
- 实验条件优越。本专业拥有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、3D打印实验室、控制理论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,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。
- 实训设备一流。本专业拥有五轴加工中心、激光切割机、慢走丝线切割、三坐标测量仪、Amada数控折弯机以及由Mazak数控车床、Mazak立式加工中心和日本Fanuc机器人组成的一条带有MAS系统的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端实习实训设备,实训条件位居省内前列。
基本信息
-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
- 学习形式 全日制
- 学制 3 年
知识与技能
本专业毕业生将具备以下能力:
- 熟练掌握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相应实践技能,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、安装、调试、维护、销售、设计及管理的技术能力。
- 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、运算、实验、测试和使用计算机等基本技能,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自学能力,以便能较好地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服务。
- 崇德向善、诚实守信、爱岗敬业,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,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,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。
专业负责人寄语
“中国制造 2025》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,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又再次提出,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,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。这无疑对作为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的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。这个伟大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去奋斗、去努力。同学们,你们想成为其中一员吗?想为“科技兴国、实业兴邦”做出贡献吗?想畅游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海洋里吗?如果想,那么请加入我们,在这里你们将会学习智能制造技术、自动化生产线技术、电气控制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热门课程,上升空间大,就业面宽。热忱欢迎广大学子加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家庭,成就自己辉煌的梦想,成为国之栋梁!”
范蕙萍
课程设置
- 第一学年
-
一年级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
- 第二学年
-
-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
- 应用文写作
- 工程数学
- 电子技术
- 机械制造基础
- 机械制图与技术测量
-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
- 机械设计基础(1)
- 电机与拖动基础
- 机械设计基础(2)
- 液压与气动
-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
-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
- 计算机辅助设计
-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
- 数控铣削与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
- 机械加工设备
- 项目管理与应用
- 机电系统仿真
-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
- 单片机应用技术
- 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
-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
- 电工仪表与测量
-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实验
- 机械制图与技术测量实验
-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
- 数控车削综合实验
- 数控铣削与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验
- 单片机应用实验
- 第三学年
-
-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
-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
- 机械制造工艺学
- 机电产品创新设计
- 模具成型技术
- 特种加工技术
- 机电专业英语
- 智能制造系统
- 加工中心综合实验
就业
毕业生可从事数控加工、工业机器人应用、自动生产线应用、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等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工作,也可选择升学深造。
近三年毕业生总数200余人,综合就业率100%,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满意率为96%。
就业单位涵盖了新兴制造行业和大型知名企业,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,根据后期电话问卷跟踪调查,毕业生在工作态度、职业道德、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、交流沟通、团队协作等方面表现突出。